這是我朋友寄給我的郵件,但是以我當老師的立場,覺得這篇文章真的非常重要,於是轉貼在這。
這篇文章作者是朱台翔。
從ubuntu 11.10改的版本,移除了thunderbird套件,加入中文語系、影音解碼、flashplayer,將ibus改成gcin…..
下載位址: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.10_LTHlite_1021.iso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.10_LTHlite_1021.md5
最近機器故障,懶得截圖了!
最近因為常常跳電,導致系統損毀,硬碟讀不到資料。
只好拿另一台電腦,使用四月份的備份,所以四月份之後的網誌都消失了,還好ELMD的iso檔案,在另一顆隨身硬碟有備份,所以iso檔都還存在,就是網誌找不回來了!
這是救回的文章,圖已經掛掉,找不回來了!
E(ducation) L(ive) M(obile) D(isk) 教育隨身碟 11.04版
本版由 ubuntu 11.04 客製化而成
1.內含完整中文語系、java6 jre、flashplayer、wine、virtualbox……
2.預設改用gcin輸入法、並修正可在unity顯示圖示
3.內含常用影音編碼、libdvdcss2
4.gedit內含同文堂
5.因為我比較愛用傳統模式,所以修改成「掛載磁碟會出現在桌面」
6.ctrl+alt+backspace可使用
7.修改了預設桌布、佈景主題、grub開機的背景圖片
8.新增bisigi-themes 15套佈景主題、新增unity hotkey桌布
9.修正google earth中文顯示問題
10.製作開機隨身碟usb-creator,原本需輸入三次管理密碼,修改成只有需要格式化時才需要密碼
11.totem可播放pps,也有簡易pps介面
12.radiotray電台含台、港澳、日、BBC電台
下載位址
這是救回的文章,圖已經不見了!
修改自ubuntu 11.04 natty 正式版
ibus版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0430_ibus_LTH.iso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0430_ibus_LTH.md5
gcin版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04_gcin_LTH_0501.iso
ftp://163.32.184.149/pub/ubn1104_gcin_LTH_0501.md5
因為容量要壓到700M之下,所以並沒有改太多軟體,
移除了其他語言、mono相關套件,以及一些help的說明文件。
安裝了完整中文語系、將系統的totem解碼器全部裝入,以及flashplayer…
JAVA6裝進去有可能過大,所以沒裝。
PS:我有一件事情忘記做了,/etc/apt/sources.list.d/medibuntu.list 忘記在最後加上non-free的參數,請自行加入。
11.04 因為使用unity,所以有些設定有所變化,例如預設工作列圖示只有
[‘JavaEmbeddedFrame’, ‘Mumble’, ‘Wine’, ‘Skype’, ‘hp-systray’]
這幾個程式會出現,其他都被擋住。
網路上查到的解決方法是開啟終端機,使用個別使用者權限,不需sudo
閱讀全文
作者:施君蘭整理 出處:http://parenting.cw.com.tw/web/docDetail.do?docId=2148
閱讀是脫離貧窮、開啟世界之窗的改變力量…
為什麼需要從小就開始?為什麼主動親近書本,才會有效?一起來看看洪蘭怎麼看待閱讀…
主動的學習才有用。如果不想學習,李遠哲站在這裡教化學還是沒有用,一定要自己願意學才有用。
閱讀障礙在現今無論哪個社會,大約都是六.五~六.七%左右,在學校一定會碰到閱讀障礙的孩子。這是基因的關係,所以你打他罵他都沒用。怎麼辦呢?我們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開啟他。
歷史上有閱讀障礙的人非常多。比方說愛因斯坦、愛迪生。愛因斯坦是諾貝爾大師,但他到三歲才會說話。大家說,當時幸好有他媽媽,如果在現在的台灣社會,字不會拼、寫錯了,就重寫十個、一百個,把時間都拿去補強,把不會的變好,愛因斯坦再聰明也不會是愛因斯坦。
轉貼自http://mag.udn.com/mag/campus/storypage.jsp?f_ART_ID=29909
【記者李名揚/台北報導】
台大應力所邀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演講。(記者侯世駿/攝影) 拚命逼孩子補習、學才藝、熬夜念書,對孩子好嗎?最新的腦科學研究發現,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才有效果,白天把孩子腦袋塞太滿,晚上又熬夜,學習效果會很差,反而得不償失。
由國科會與聯合報、公共電視、科學人雜誌、中廣公司、News98合辦、中央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承辦的「2006展望演講春季系列-觀察與認知:心靈‧生物‧地球‧宇宙」,第二場由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主講「教養的迷思——腦、認知與教育」,不但座無虛席,連走道都站滿聽眾。
讓孩子多接觸 可別過頭
許多父母成長過程辛苦,所以希望能提供小孩「無後顧之憂」的物質享受,為他設想未來,只不過想要孩子「過得比我好,活得比我更強」,然而卻養育了一大群年紀不小卻還在當「寄居蟹」的孩子們。
阿慶夫婦經營麵店,生意不錯。看專科剛畢業的兒子當兵回來後,找不到什麼好工作,建議他:做小吃比較賺錢,拿原有店面做早餐店。
兒子嫌老麵店裝潢不夠雅緻,認為年輕人開的早餐店應該要有自己的風格。兩老為了兒子前途,花了一筆錢在附近為兒子頂下一間早餐店。兒子為裝潢幾坪的店面就花了五十萬元,裝潢費也由兩老埋單。不到三個月,兒子大嘆「做不下去了」,早餐店四點鐘前要起床,他有時會與朋友混夜店,早上根本不能夠起床開店,三天打魚、兩天曬網,累積不了常客,他「痛不欲生」的想要收攤。
兩老捨不得裝備全都泡湯,早上替兒子起來賣早餐,中午到晚上還要煮麵,工作過度,老父差點過勞死,只好忍痛收掉。